笔者认为,可能是受到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策略分歧的影响,当前央行的市场操作过于谨慎。

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还有相当多的人仍将金融与虚拟画等号,一谈到金融便立即联想到虚拟经济及其负面作用,很难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从国策的视野运用金融。本书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现状的深度剖析和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深刻挖掘,将金融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深邃而富有新意。

习言道|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形成议会政治。这决定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全球竞争的挑战,中国金融及其体系也无法回避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的冲击。作为机制保障,主张摆正所有制的位置,坚持公有制的地位。而国债的发行由议会审议决定。在此,英格兰银行开始代理发行国债,并负责承销,据此建立了国债市场,英格兰银行也因此发展为中央银行,并衍生出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由此,将政治与金融建立了天然的联系。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当前,中国经济超美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此引出的国际权力中心转移论,更是大国倍加警惕的议题。[5]因此财富持有形式需要具有安全保值性质,并提供流动性便利。

这就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背景。其中一个大项就是美国国债这样的国际储备资产。二是多极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能否构建起内在的稳定机制。国际货币必须执行的第一职能也是价值尺度,这在金本位制下比较容易解决,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隶属于黄金的价值属性。

[23]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国家资本输出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可以更为积极地推进。(一) 资本输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首先,资本输出以及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可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习言道|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扮演人民币的推销员角色,成为促进人民币运用于境外贸易与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强大市场力量。同时大幅度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前期稳健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的着力点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国内经济和金融的转型,着力提升国内经济金融的质量。日元国际化是靠升值和银行对贸易伙伴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来推进的。

美联储保持低利率,美国出现资产泡沫。我们发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开始下降,并在2003.6-2004.6间达到47年来最低点1%,美联储在2004.6-2006.6年间连续17次提高利率至5.25%的高点。[20] 美国目前就扮演着全球银行的功能。相比较,中国已是全球经济大国,完全有可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主动摆脱原罪问题。

近期获息英国政府有意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债,这将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助推离岸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形成这里的品德是指一个人在借贷之初,就确有偿还的决意,即有借贷的善意。

习言道|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因银行对贷款者资格认定过于宽松,甚至可利用虚假证件骗取贷款,使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提出质疑。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伦理规范有多方面的要求,这场金融风暴提示人们,在金融活动中下述金融伦理准则尤其值得关注。

对于如何看待以上三种要素在金融借贷中的重要性,虽然学者们看法不一,但是不少金融家认为应该把品德排在第一位。在金融活动中,金融各主体之间只要有一方说谎,就会出现问题,若金融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在说谎,信用危机势在必然,也导致金融伦理关系中的信用关系发生深刻裂痕,且修复这一信用关系需要很长时间。美国经济的70%依靠私人消费,而且相当比例是负债消费。与此同时,在金融道德风险的激化过程中,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和民众也扮演了相应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巨额利润提成,这些钱依照当时的金融规范是合法赚取的,但在道德良心的天平上,他们倾倒在昧心钱一边。以往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诫人们,国际游资等投机性资本对金融伦理关系的冲击,是金融发展中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这时,金融市场中的信用风险隐而不发,金融体系各环节的金融主体或多或少都能从这一金融冒险中受益。在责任和利益的选择中,这些专业人士大多站在了利益的一边。

这次金融风暴中,金融道德风险广泛涉及金融业的各个链条、众多人等,是一次大众化、群体性的金融道德风险演化。2007年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创痛时时提醒人们,必须提升人们的信用意识,强化金融活动中的信用理性,这是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金融伦理的首要准则。

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金融业实力相差很大,各个国家的金融业在这次金融风暴的前期较量及金融风暴反击战过程中,也体现出不同国家利益博弈的尖锐性。3.金融道德风险的影响具有全球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打破了以往金融道德风险的区域性特征,美欧等国家共同存在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和负债消费风,加上华尔街扮演的金融道德风险批发站的角色,使金融道德风险横扫全球。

国际游资所具有的短促快速、灵敏隐蔽、发动突然、变幻莫测的操作特点及其所借助的高端技术和专业优势,使其成为自由游走于世界各国、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同时又难以防范的国际投机资本。前面的分析显示,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金融规制缺失的问题,其背后凸显的还有金融伦理缺失问题。最后,整个金融体系融通阻滞加剧和流通性锐减,缺乏信贷的金融市场无以为继,一些债务缠身的金融机构因无法融通而纷纷破产、倒闭,金融风暴全面爆发。今天花明天的钱,这就是美国式的幸福生活,在这种舆论的长期诱导下,美国等国家的贷款文化盛行,过度消费或借贷消费成为现代人的时尚标签。

2007年爆发的金融风暴,表面上看,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次贷危机和过度负债消费的恶果,但透过这些经济因素还可看到,金融道德风险的累积亦是这次金融风暴的重要推手。说其怀有侥幸心理也罢,说其蓄谋故意也罢,大家置金融责任于不顾,把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大赌场。

特别是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民营企业较多,金融危机对出口行业的打击凸显,其资金链更加紧张,迫使一些中小企业举借高利贷维持周转,推动高利贷遍地开花,出现全民放贷现象,其中也不排除部分民间融资借助银行融资进行套利,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因为,无论规范制定得多么全面,都不可能解决个人内心的冲突和两难困境。

就一般民众而言,他们的一些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以及消费伦理缺失,也对金融风暴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美国曾经的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例,公司截至2007年1月发放的42亿美元贷款中,81%属于次级抵押贷款。

金融伦理关系的主体是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包括银行、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券商、投资者、中介机构、国家有关管理机构、银行职员、储户、股民、借款人等。金融风暴以严酷的现实和巨大的损失告诫人们,即便是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金融活动中,单纯依靠自由市场的自发调节和法律的外在制约,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为何向信用程度较差的借款人大量提供贷款,美国的投资银行明知次贷的信誉较差,还要帮助房利美和房地美等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对次贷进行证券化处理,以及对MBS债券进行不适当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无情的、公众倒霉的活动而造成毁灭性的社会灾难,有些金融机构的商业活动还隐藏着极大的犯罪阴谋。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对按揭零首付、贷款者还款能力差等不利信息进行隐瞒。(四)金融风暴显示民间高利贷使金融伦理关系恶化 民间高利贷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是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或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的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金融形式。

总之,在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金融信用和伦理信用始终如影随形,密不可分,金融的伦理基础是信用,伦理信用始终是金融信用的精神实质,失去伦理信用支撑的金融事业必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反思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创伤,强化人们在金融活动中的信用准则、公平准则和责任道义感,提升金融活动中人们的伦理理性,是金融活动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

在此次金融风暴中,高盛公司的损失远比其他投行要小。作为社会人,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必须受制约于社会伦理和金融伦理,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道义。

文章发布:2025-04-05 04:02:54

本文链接: http://sci5f.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srh/7.html